《奇石:來自東西方的報道》讀后感900字
之前讀過何偉的《江城》和《尋路中國》,在這兩部作品中,何偉用細致入微的觀察,寫出了當代中國社會真實存在卻又被熟視無睹的一些東西。相較而言,無論在視野上還是題材上,《奇石》都不同于先前的兩部作品。本書共包含了24篇題材各異的文章,這些文章除了繼續講述“中國故事”之外,還將視角涵蓋到了美國、埃及等其它國家。無疑,在這本書中,何偉為我們展現了更寬廣的敘事視野。這也意味著,我們在何偉的筆下,不再只是讀到他借著西方人的視角來敘述中國社會的光怪陸離,也看到西方社會中的諸多細節。
在諸多短篇中,《奇石》是書名,也是收錄書中的一篇專欄文章的篇名。作者解釋:“‘奇石’”指的是任何形狀類似其他物品的石頭。它在全國的旅游景點已經成了一種必備之物?!钡诤蝹タ磥?,“奇石”又是某種象征,中國的豐富、多元與復雜就像“奇石”,不同的人從不同的側面可以看出中國的不同面貌。這樣的思路也在本書許多講述中國的篇章中反映出來?!逗榫墶穼懙氖呛秃械木用裨谶@個拆遷之國的命運變化;《離鄉回鄉》是一篇描寫籃球明星姚明的文章。通過采訪姚明和他的家人、隊友、教練等普通人,客觀勾勒出姚明的生活狀態;《永沉江底》寫三峽一家人,在水庫蓄水之前搬離故土;《當你長大》就像一個短片,與三個賣黃色光碟的少 年吃一頓火鍋的故事,然而文中所包含的東西讓人嘆息……需要指出的是,書中有部分內容出現于《江 城》和《尋路中國》。其中,《新城女孩》與《江城》中《錢》內容如出一轍,只是主人公的姓名由“ 安妮”換成了“艾米莉”;《四重奏》中魏子淇和三岔村的內容也在《尋路中國》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充 。
《奇石》里的故事寫于2000年至2012年,在12年的時光里,何偉由單身到結婚,由結婚又變為父親。與之變化的還有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國、中國乃至于整個世界。不變的是他依然喜描寫那些同樣處于變動之中的人們?!拔野l現,移民、遷徙、探尋者、逃離者之類的字眼總是吸引著我。我喜歡那些感覺有點格格不入的人們?!焙蝹ナ冀K未曾放棄對于“故事”的興趣,也正是因為保持對新事物的敏感與探求,何偉筆下的中國才比其他人筆下的中國更迷人,更生動。